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表

nihdff 3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医的寒热指的是温度吗,干湿指的是水的含量?

中医的寒热指的是温度吗,干湿指的是水的含量?

风、寒、暑、湿、燥、火,本是指四时的正常气候,统称“六气”。在异常的情况下,如气候突变,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统称为“六淫病邪”。六淫引起疾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多暑病,冬季多寒病。但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以及人体的个体差异,虽在同一季节里,也可感受不同的病邪而发生不同的疾病。其中寒邪为冬令常见病因,但也可在其它季节引起疾病。如盛夏贪良,寒邪即可侵袭人而发病,即前人所谓“阴暑”或“夏日伤寒”之类。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所谓“主收引”,是指寒邪入侵而致的筋脉挛缩,伸屈困难。所谓“性凝滞”,是指凝结、迟滞之义。如寒邪袭表,腠理闭塞,卫气阻遏于表,营阴滞涩,从而出现形寒无汗,头痛身热等症候。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常出现脘腹冷痛,四肢厥冷,大便清稀,完谷不化等阴寒内盛,阳气受损的症候。湿是夏秋之交的主气。湿病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致湿邪侵袭人体引起。湿为阴邪,易遏气机,进而伤阳。犯上则阻遏清阳,头重昏胀,眩晕耳鸣;困中则壅阻脾胃,见胸闷呕恶,脘腹胀满。湿性粘腻凝滞,重浊下趋,病情缠绵,病程较久。“重”是指湿病多有沉重感,如头重如裹,肢体沉重等。“浊”是指排泄液的混浊状态,如小便混浊,大便稀溏,痢下粘稠,妇女带下稠浊等。“下趋”是指湿邪为病,常以下部症明显,如下肢浮肿小腿溃疡,膝踝关节肿痛等。湿热蕴结胸膈,上蒸于口,可见口舌生疮、糜烂,或口干、口苦等。湿热郁结于肝胆,胆汁泛溢肌肤者,可发为黄疸。湿热阻滞于大肠,清浊不分,可出现泄泻与痢疾。湿热***膀胱,气化不利者,可出现淋、浊、尿血。湿热损伤冲、任,失于固摄,女子可见赤白带下。湿热浸淫肌肤,可以出现多种皮肤病,如疥疮、体癣、天疱疮、瘾疹、黄水疮等。六淫伤人致病与人体正气的强弱有关。六淫致病有四个特点:①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如春主风,夏主暑,长夏主湿,秋主燥,冬主寒。②有阴阳不同的属性,如风、暑、燥、火属阳;湿与寒属阴。③风为百病之长,故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等。风为百病之始,许多外感时病,在起病时常有头痛、恶寒、发热等风邪伤卫的症状。④火为温病、暑病、热病等进一步转化而来。而且寒、暑、燥、湿、风等证候,郁久不散,皆可转为火证,故前人有“五气皆从火化”的说法。

中医所说的寒热有两个方面,但并非指温度。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表-第1张图片-关节病康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寒热的一种解释,是机体的病理表现。如因阳气衰弱,阴气过盛而导致身体机能与代谢活动衰退,抵抗力减弱,这就是寒;反之阴气衰弱、阳气过盛的表现则为热。换句话说,这里的寒热是指症状而言的。

再有一种解释,是六淫辩证里的寒热。寒为阴邪,易伤人之阳气,其性凝滞,则气血不通;热为阳邪,耗气伤津,损伤脉络。

只因人对寒热证的反应,与身处自然界寒热环境相似,因此以寒热为名,但实际上中医说的寒热与温度无关。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表-第2张图片-关节病康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样的,干、湿也不是指水分含量,而是指变化趋势。燥者烧液炼津,湿者抑制气机,当人体出现这些病理情况,也与身处同类自然环境的反应相似,故名。

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医所说的寒、热、干、湿不是指寒、热、干、湿本身,而是机体对寒、热、干、湿的产生表现,是“反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四诊表-第3张图片-关节病康复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签: 寒热 湿热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