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判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判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重症肌无力都分什么类型?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明确,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基本病理变化是突触后膜表面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含量降低,患者表现为骨骼肌活动时容易疲劳,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可以缓解。目前一般***用Ossermen改良法对重症肌无力进行分型,一共包括Ⅰ-Ⅴ型,五个类型。
Ⅰ型:眼肌型,主要是单纯眼外肌受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有复视或斜视。
Ⅱ型:全身型,表现为病变累及一组以上延髓支配的肌群,例如可能导致颈、项、背部及四肢躯干肌肉群受累引起肌无力。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Ⅱa与Ⅱb型。其中Ⅱa型病情较轻,患者的下肢无力明显,上楼抬腿无力,但是无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Ⅱb型患者会表现为明显全身无力,常伴有轻度吞咽困难,有时呛咳,伴有胸闷和呼吸不畅等症状。
Ⅲ型:急性暴发型或重症激进型,该类型起病快,进展迅速,短期内患者出现严重全身肌无力和呼吸肌麻痹,威胁生命安全。
Ⅳ型:迟发重症型,该类型起病隐匿,缓慢进展,1-2年内会由Ⅰ型、Ⅱ型发展出现球麻痹和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
Ⅴ型:肌肉萎缩型,该类型患者病程反复2年以上,常由Ⅰ型或Ⅱ型发展而来。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和心态调整。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适当运动锻炼,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重症肌无力分为5种类型的疾病,有轻有重。具体要根据有症状者的病史与体征来判断。因此,患者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来治疗与控制,临床诊断,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症肌无力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下面就一一给您列举出来:
(一)先天性重症肌无力
此型指正常母亲的新生儿患重症肌无力,家庭中常有重症肌无力病人。此型与暂时性新生儿重症肌无力不同,症状为持续性,无完全缓解。症状多在出生时或其后不久出现,眼外肌受累明显,常可累及面部肌肉而影响摄食。全身肌无力少见。
(二)家族性婴儿型重症肌无力
指正常母亲的婴患重症肌无力,家族中有其他重症肌无力病人,如兄弟或姊妹,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时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摄食困难,尤以呼吸暂停的特点而有别于前两型,常因呼吸衰竭致使婴儿死亡。
(三)胆碱酯酶缺乏此型重症肌无力
是由于在终板亚神经结构缺乏乙酰胆碱酯酶所致,发生于儿童累及眼肌和颅神经Ⅸ~Ⅻ支配的肌肉,躯干肌肉也受累,肢体近端较远端重。
(四)青少年肌无力此型与婴儿型
相反,遗传因素相对小,主要是免疫机制在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病程进展慢,有明显起伏。胸腺瘤少见。
***加载中...【栏目简介】
“你关心的话题,由三甲医院权威专家来解答”——《健康情报局》是一档由光明网独家出品的大健康科普品牌栏目,创办于2016年6月,获得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的“健康中国”创新传播栏目奖,并受邀成为“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北京市中医药立体传播联盟品牌栏目等。
【本期嘉宾】张洁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2017-12-28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重症肌无力的分型根据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型,临床上常用的分型如下:根据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
1.成年型肌无力(Osserman分型)
I型(眼肌型15%~20%):仅累及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斜视、复视,对肾上腺 皮质激素治疗较敏感,大部分预后良好。
IIa型(轻度全身型30%):可累及眼、面、四肢肌肉,生活多可自理,无明显咽喉肌 受累。进展缓慢,对药物敏感。
IIb型(中度全身型25%):症状较IIa型重,除眼外肌、四肢肌无力外,还有吞咽困 难、饮水呛咳、讲话含糊不清等延髓麻痹症状,呼吸肌常不受累,对药物的敏感性欠佳。
III型(急性重症型15%):急性发病,常在数周内累及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 吸肌,肌无力严重,易出现MG危象,此型病死率高。
IV型(迟发重症型10%):自I、IIa和IIb发展而来,2~4年后累及呼吸肌,症状同 III型,预后较差,常合并胸腺瘤。
V型(伴肌萎缩型):少见,除肌无力外,合并肌萎缩。
2.少年型肌无力 指14~18岁之间发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大部分以单纯眼外肌累及为主, 仅少部分患者波及咽喉肌和四肢骨骼肌。
免疫力的强与弱有什么指标可指证?
谢友邀请,
免疫力指标很多,以下以CD系列说明:
1.CD3增高,见于甲亢,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
2.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皮肌炎、全身性[_a***_]红斑狼疮等。
4.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
5.CD8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
6.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
7.CD4和(或)CD8增高,如CD4和(或)CD8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
8.CD4和(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判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判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