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彩带练肩周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彩带练肩周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工匠要在敦煌画反弹琵琶?
我是唐小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看纪录片《敦煌》有一集里提到过这个。大致意思是匠人都是把普通民间女子形象融合进去的,又说当时正遇安史之乱,或许是教坊舞姬出逃流传出来的。
根据他们的研究,众多莫高窟石窟壁画中,只发现了一个反弹琵琶的壁画形象,而且原图面积很小,如果要按这个动作进行弹奏,手长必须超过膝盖。
而且,学过琵琶的或者弦乐器,都应该知道,琵琶等乐器真的很重,正常抱着,过一会儿腿上就会出现一片红红的皱印,反弹琵琶就更重了。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动作,更别说弹出乐曲了。
所以说这个动作很有可能是被加工过的!
而且原版姿势主要出现在舞蹈表演里,并不是以奏乐为重点,只是单纯为了炫技。
当然,除了单纯好看之外,肯定和当时的文化背景离不开关系。
我们知道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再美的东西在生活里面也会有一个映射。
而琵琶这个乐器是中国和西域文化交流的一个产物,在敦煌壁画中,琵琶出现了600多次。更有趣的是,只要是有舞蹈的画面,就一定会画琵琶。
琵琶在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一路传入中原的,原名叫做乌德,当时是西域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弹奏的传统乐器,随后这种乐器经过历代工匠和演奏者的改进与创新,才形成了如今的琵琶。古代的波斯人,就是如今的伊朗和伊拉克,他们当时是骑在马上演奏,横着弹,有的时候甚至会倒过来弹,因为他们骑在马上,怎么弹奏都可以,甚至还可以举高了弹。
所以说,琵琶这个乐器是中国和西域文化交流的一个产物,仅在敦煌壁画里,琵琶就出现了六百多次,只要画里有乐舞的场面一定会有画琵琶,以飞天的形式飘荡在白云里面。或者作为道具边弹边舞,出现了唐代乐舞的象征——反弹琵琶也就不奇怪了。
“反弹琵琶”,浅层理解,是炫技,也即反映中华民族有音乐高手和音乐能人,“反弹琵琶”就是高超的弹拨水平。再者,琵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
深层理解就是反对虚文化提倡人手实文化的道佛思想。通过“反弹”推导出作者反对“弹琵琶”制造虚声音,也即反虚倡实的表达。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表现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别饶清韵。
《反弹琵琶》代表了敦煌艺术的最高绘画水准。其绘画色彩和舞蹈动作明显带有西域少数民族的特点。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
在敦煌壁画中,作为乐器的琵琶出现了600多次,而手持琵琶、边弹边舞的绘画也有数十幅。舞姿有:怀抱竖弹、挥臂横弹、昂首斜弹、倾身倒弹、背后反弹,特别是背后反弹琵琶,难度非常高。敦煌第112窟中就绘有一个反弹琵琶的天国舞伎。
舞蹈中,她头束高髻,上身***身披璎珞,颈挂佩饰,下穿长裤。琵琶置于脑后,丰腴的双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弹,左跨重心向后提起,右脚翘起,充满无限活力。其两眼微微下垂,神态自若,美若天仙。让我们试想一下:当她的右脚落下,重心前倾,一连串欢快的舞蹈动作将会快速爆发。
在敦煌第400窟中,绘有一对童子在莲花上舞蹈,他们穿着小皮靴,一人手抱小琵琶,边奏边舞。腾空的右腿和飞舞的绸子带给人的是欢娱和喜乐。琵琶自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后,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隋唐更是风靡一时。后来,又逐渐成为舞蹈的工具。不过,至今在唐朝文献中并未发现边弹琵琶边跳舞的文字资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彩带练肩周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彩带练肩周炎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